存奕美學診所/周建存醫師

沒想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我們平常吃的東西有這麼大的關係!台灣多元的美食文化是外國人來台時所津津樂道的,無論是傳統還是創新食物,種類繁複幾乎能滿足每個人的胃口,但這樣的美食天堂卻也伴隨著健康風險,累積的熱量炸彈造就許多肥胖問題。

此外,肥胖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間的關聯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藝人小禎過去也曾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短短半年內爆肥20公斤,因此本文將請周建存醫師針對多囊性卵巢的飲食禁忌提供調整方向及健康生活技巧,讓大家遠離多囊肥胖的惡性循環。

SEO-Diet taboos and principles for polycystic ovaries.ai

認識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失調,主要會影響生育年齡的女性,在這個情況下會讓卵巢長出許多充滿液體的小濾泡,但這些濾泡不會正常的釋放卵子,簡單理解是排卵出現異常

多囊就是卵巢裡的濾泡數量高於一般女性,且雄性激素濃度也較高,當體內雄性激素過多會對月經週期產生重大影響,並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婦女健康辦公室也列出了最常見的多囊性卵巢症狀:
1.月經不規律:因為排卵異常,會出現稀少、頻繁甚至是完全停經。
2.毛髮異常增生:因為體內雄性激素過多,臉部、腿部等容易有體毛的部位都長出了毛,俗稱「多毛症」。
3.掉頭髮:髮際線保持不變但頭髮稀疏,或類似雄性禿的狀況。
4.青春痘:在面部、胸部、上背部容易長青春痘。
5.肥胖:快速增重或難以減重,同時存在胰島素阻抗,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6.不孕:由於排卵異常,進一步影響生育能力。

常見的多囊性卵巢症狀V2

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婦女健康辦公室資料,雖然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專家認為可能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周建存醫師表示越來越多人因為肥胖問題來求助減重門診時,藉由問診及科學量測才發現多囊的存在,且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也表示體重管理及胰島素阻抗對於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的症狀有很大關聯,因此減重療程中也間接改善多囊及月經不規律的狀況。

美國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出版的學術期刊中提到體重過重在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青春期女孩和成年女性中很常見,而飲食控制被視為減重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忌口改變過往的飲食習慣,對許多個案來說最難適應,而周建存醫師也強調減重是長期抗戰,每日按表操課,遵守每餐均衡吃:有菜、有肉、有澱粉、有纖維,避免使用激烈節食手段,不挨餓也能達成減重目標。

211餐盤減肥法V2

多囊性卵巢飲食禁忌,建議避免的4種食物

NIDDK研究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也常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因胰島素阻抗會促使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不僅可能導致高胰島素血症,還會進一步刺激卵巢產生更多的雄激素,過多的雄激素就會干擾正常的卵巢功能,進而加劇多囊的症狀。因此飲食上需要控糖、並選擇低升糖的食物,以降低胰島素的刺激。

以下列舉多囊性卵巢患者應避免的食物種類:

一、高升糖食物、精緻碳水化合物

這類食物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對於多囊患者來說,會加重胰島素阻抗,導致肥胖和雄性激素上升,例如:白麵條、白吐司、白饅頭、白米飯​ 。

二、反式脂肪等促進發炎的食物

反式脂肪是由部分氫化植物油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這種油在工業過程中被加入氫以改變其結構,使其更穩定並有更長的保存期限。反式脂肪之所以邪惡是因為它會增加壞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降低好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式脂肪通常用在加工食品中,例如:人造奶油、糕點、餅乾、微波爆米花。

三、醃製食品(加工食品)

醃製品「唰嘴」又下飯,總讓人一口接一口,原因在於其高鹽分和強烈調味,能夠刺激味蕾,帶來味覺滿足感。此外,為了延長保存期,醃製品及加工食品通常加入添加劑和防腐劑,其中隱藏大量脂肪和熱量,當這些成分長期食用,很容易引發炎症和其他代謝健康問題! 例如:豆腐乳、臘肉、香腸等罐頭食物。

四、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通常又香又脆,讓人忍不住多吃好幾口,但美味的背後是透過反覆加熱的油(如部分氫化油),這些油脂可能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反式脂肪。 常見的油炸食品包括薯條、炸雞、甜甜圈等。

醫學界目前尚未制定出「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標準飲食」,周建存醫師表示這些飲食地雷不僅只是針對多囊症候群患者,更是適用於正在減重的每個人。

多囊飲食地雷V2

多囊性卵巢該怎麼吃?推薦的飲食原則

看起來很可口的食物,其背後隱藏的熱量及健康風險超乎想像,那對於已經有多囊性卵巢的個案可以怎麼吃?大原則可以依循幾個方式:

1. 用餐順序調整:水(無糖茶)→蔬菜→肉→澱粉→水果(不一定要吃)

將澱粉放在最後一個吃,尤其是精製白米飯或其他澱粉 GI 值都很高,如果一開始空腹就吃會讓血糖快速升高,多餘的血糖容易轉成脂肪堆積,造成發胖。

周建存醫師進一步指出,針對有增肌需求或肌少症的患者,建議調整用餐順序為:水→肉類→蔬菜→飯→水果(視情況食用)。

對於有便秘困擾或血脂偏高的患者,則建議改為:水→蔬菜→肉類→飯→水果(低升糖水果如:芭樂、小蕃茄、天然莓果等)。這些用餐順序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進行個別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用餐順序調整V2

2. 攝取膳食纖維

高纖維食物可以補充充足的礦物質和纖維素,緩解身體慢性發炎的形況,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減輕多囊的症狀,建議多吃十字花科蔬菜,這類的蔬菜包含菠菜、花椰菜、球芽甘藍、甘藍(高麗菜)。

3. 攝取好的油脂

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如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減少身體慢性發炎情形,例如:橄欖油、鱷梨油、亞麻籽、魚油、堅果。

4. 補充優質蛋白質

選擇雞肉、魚類、蛋、海鮮等食物,不僅能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有助於增強飽足感,穩定血糖波動,還可以減少胰島素阻抗,緩解由雄性激素過高引起的症狀,此外,這類食物也有助於維持和增加肌肉質量,提升新陳代謝,對控制體重非常有利。
這些食物比一般蛋白質氨基酸的組合完整,營養價值更高,特別適合多囊患者及備孕期的女性適量補充。可以的話,建議每餐至少有一半蛋白質來源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包含黃豆、嫩豆腐、板豆腐,以達到更好的營養平衡。

優質蛋白質有哪些V2

5. 飲品

如果還是喜歡飲品大於開水,建議以無糖茶、薄荷茶等會是更健康的選擇,降低糖份的攝取,減少胰島素阻抗,也避免脂肪堆積,幫助體重管理。

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對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的症狀管理產生積極正面影響。

多囊的健康生活5個技巧

周建存醫師提出因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也和許多代謝疾病相關,這時就更需嚴格注意飲食習慣及規律作息,結合兩者讓BMI值介於18~24之間,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我們可以從以下5個技巧來做改善:

1. 控制體重

肥胖被認為是活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基因的因素之一,特別是腹部肥胖,會加劇胰島素阻抗,使得原本潛在的多囊風險變得更顯著,因此保持健康體脂比對於多囊的預防至關重要,體重減輕也能顯著改善多囊。

2. 壓力管理

壓力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和代謝功能,學習如何紓壓對多囊患者非常重要。可以透過冥想、深呼吸、參加瑜伽課..等都是有效的放鬆方式。確保每天有7-8小時的充足睡眠有助於恢復身體機能,促進整體健康。

3. 遠離不良習慣

抽煙和過量飲酒會加重身體的發炎反應,增加胰島素阻抗和其他健康風險,應該儘量避免。

4. 養成規律運動

結合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和力量訓練(如重量訓練、瑜伽),減少脂肪堆積,並增強代謝功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

5.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安排體檢,除了可以監測體重變化,觀察血糖、胰島素水平及膽固醇等指標,確保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在正確的方向上發揮作用。

健康生活5技巧V2

多囊飲食方案:存奕美學診所專業指導

近年來,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患者的比例逐漸增加,周建存醫師指出,隨著外送平台的普及,精緻澱粉和高升糖食物隨手點,輕鬆就能吃到,出門運動的機會也大幅減少,這樣的生活模式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而這正是多囊性卵巢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存奕診所專注於為患者提供客製化的飲食建議,特別是針對多囊患者,我們強調低升糖飲食的實施並搭配詳細的減重規劃,來幫助患者減少胰島素抵抗,改善荷爾蒙平衡,進一步緩解多囊的症狀。適當的體重管理也對多囊患者的健康改善至關重要,讓每位患者在達成健康目標的過程中更加輕鬆自信。

醫療法令聲明

本內文資訊以衛教宣導及分享醫療新知為目的,非為廣告內容。內文名稱與仿單不同之處(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之俗稱),僅供民眾理解參考;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

※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如:手術、藥物、醫療器械、生物科技材料等,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

本文由存奕美學診所專業撰稿/臺灣肥胖專科醫師周建存醫師共同審稿

台灣肥胖專科醫師周建存醫師共同審稿

周建存醫師|專業認證臺灣肥胖專科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為存奕美學診所院長
●  擅長健康減重、預防醫學、營養學、功能醫學
●  20年臨床經驗,協助上萬人次成功減重恢復健康
●  為存奕美學診所建立一套完善的「全方位科學減重健康管理流程」

期望每一位來到存奕美學診所的貴賓,誠實面對自己最難執行的減重面向,更精確的面臨健康挑戰。不只瘦得快、瘦得美,最重要的是瘦得更健康,讓減重(肥)這件事也能更輕鬆、愉快!...詳細介紹

台北免費諮詢專線V2 (1)
桃園免費諮詢專線V2 (1)